摘要:建立一个时间轴可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查字典考研网为大家分享一份毛中特时间轴,希望对你们的复习有帮助!
►毛中特时间线 一大: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的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成立。
1922. 07 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社会。
最低纲领(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
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①(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1922. 08 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员帮助改组。
②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③提出真正平民政权,即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员以个人名义加入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把旧(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5. 01 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没指明如何争取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②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③把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的工作是扩大,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
1925. 11《少. 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新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③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软弱性、妥协性。
④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1926. 05 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1926. 09《国民革命与农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附:1921. 07 月-1927. 04 思想的萌芽时期(中国创建 和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7. 04 五大: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错误,并决定党的重
①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②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线《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领导农动的伟大纲领。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
内容:①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1927. 08 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1927. 09 三湾改编: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军队
1928. 06 六大: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1928. 04 朱德、会师井冈山,总结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大、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在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客观)①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②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主观)④ 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⑤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1929. 04 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1929. 12 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会议规定:①进一步阐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儿时期,党的领导及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193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意义:①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②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④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1930. 12 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提出诱敌深入等作战原则
主要表现:①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1931. 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9 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1934. 10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 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附:1927. 4 月-1934. 12 思想的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内容: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的发言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⑤肯定了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1935. 12 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内容:①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②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③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④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
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
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论证统一战线《致中国书》 再次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和半殖民地的大国;②敌人强大;③人民军队弱小;④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1937. 02 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实践论》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a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附:《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 08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心议题: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国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 09 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内容:①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内容:①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③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建设军队的根本准则。
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①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
②提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③伟大的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
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1939. 12《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④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⑤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内容:①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中心内容);保护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
附:《发刊词》《中革和中国》《新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是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
1940.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
内容:①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小、无、农),争取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②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指员(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①他们有充足的力量;②尊重他们的利益;③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中间派是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②当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②统一战线的两个同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内容:①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国实际有的放矢
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③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⑤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1941. 09 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等错误思想。
内容: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③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1942. 04 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1942. 06《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1942. 0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内容:①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4. 09 在国民参政会: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 04 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评价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②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思想。
③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④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945. 04 七大: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 50 天。
主要议程:①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
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②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④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⑥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 大会闭幕,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七大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附:1935. 1 月-1945. 6 思想的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 和 抗日战争时期)
1946. 05《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946. 09 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1947. 07 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 月,由中央公布实行。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1947. 10 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对其严加取缔,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1947. 12 十二月会议: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②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③总结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1947. 12 毛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要形式(游击战、运动战)
1948. 01《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内容:①(完整阐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积极)。
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小资、民资)
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1948. 09 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8. 12 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中心议题: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⑧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
1949. 10 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
附:49 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9-53 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53-56 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6 年以后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45. 6 月-1949. 10 思想的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02 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1950. 06 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950. 06 七届三中全会: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①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②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③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④对于派,指出,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⑤在知识分子方面,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⑥另外,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⑦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2. 09 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 到十五. 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 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 0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宪法》,把中国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③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②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④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
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⑥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 变 10. )。
附:中央提出,从 1953 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④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内容:①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1956. 01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955. 04《论十大关系》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①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本方针。
经济方面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政治方面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1956. 09 八大(第一次会议) (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内容:①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②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7. 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b、党和各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D、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
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⑷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k8凯发官网盾的途径是:不是对抗性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②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阐明了正确处理的方针和方法:
⑶后者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批-团的方法。
③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即 56. 以后)
⑴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⑵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⑸另外,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 1954. 提出的,55 万隆再次重申。
文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注解:①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线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
①的四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农业、科学(本来是交运)还要国防现代化。
把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 60 年代整个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1961. 01 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八届九中全会上,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周恩来讲话,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964. 12 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原来是交通运输第一届人大)
②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人发刊词》;
⑥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人 发刊词》;
1①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线②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④第一篇系统阐述思想的文献:七大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⑤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⑧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一切积极因素?????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2①第一次使用思想的文献:王稼祥----《中国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2②第一次使用思想的活的灵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③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基本环节是:调查研究. 其他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反教条主义,反经验主义。
2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外交运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 世纪 20. 代后期和 30. 代初期 以为代表的中国人人在党内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2①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的文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小编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欢迎各位考研的同学进行了解和资讯。考研的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查字典考研网预祝各位学子取得成功!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新疆艺术学院2016考研复试分数线年新疆艺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年新疆艺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年新疆艺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年新疆艺术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通知
新疆艺术学院2016年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入口及历年分数线考研复试时间、查分、调剂及相关问题说明
2014年专业硕士396经济类联考线考研:细数会计硕士考研要跨过的几道坎
2012年考研MPAcc会计硕士57论说文线年考研专业课强化复习之会计硕士
最后100天:英语大纲在手 精研线考研英语大纲变化不大:考试提前需引起注意
2020考研管综初数条件充分性判断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查字典考研网版)
2020考研管理类联考初数问题求解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查字典考研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