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官网5月10日,警察们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的努尔·汗空军基地附近警戒。图源:新华社
直新闻:吴先生,当地时间周六,外交部长王毅分别与印巴两国高层通话,亮明中方立场。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是第一时间跳出来“邀功”,自称美国在调停印巴中居功至伟。吴先生,您认为哪些国家在印巴冲突的停火降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特约评论员 吴蔚:特朗普大概是真的很想拿一个“诺贝尔和平奖”,从俄乌到巴以,再到如今的美伊、印巴,大家总能看到特朗普的身影。我不愿对特朗普的表现“行诛心之论”,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调停动作都略显粗糙,都有一种“急不可耐”的特征,本质上他将这些调停动作视为自身国际影响力与个人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如果调停成功,不仅是美国的胜利,更是他“川某人的胜利”。但我不会因为特朗普的私心,就否认美国在印巴局势降级中发挥的作用。
事实上,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上看,能够对印巴局势施加影响的势力并不多,主要是中美以及一些中东国家代表的广大世界。此前俄罗斯也能在南亚局势中扮演杠杆角色,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延烧,俄罗斯在欧洲以外的资源投入大为缩减,影响力事实上是在退坡的。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对印巴局势施加积极影响力的国家,应该从“由近及远”的角度去看。也就是从地缘上看,中国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其次是美国,然后是世界。
信息增量,其实就在王毅外长的那两通电话里,我们不妨在外交部周六深夜发布的通稿中寻找蛛丝马迹。
首先,外交信息的披露,字数是最凸显信息量的。王毅与巴方副总理兼外长达尔的沟通字数更多,可见中巴之间的沟通显然是更深入的。
其次,在这两通双边通话中,先开口说话的都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中方作为印巴的友邻国家、负责任大国,首先摆出了“一位耐心倾听者”的姿态。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印巴双方都在试图向中方“通报情况”,及时表明自身的立场,也是在中国面前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再者,我认为印巴双方都在这通与中国的战略沟通中,展现出了冲突降级的诚意,这会让中国这个“大邻居”更安心。比如说,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告诉王毅:“战争不是印方的选择,也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我认为印度的这个战略认知是非常清醒的,中方也非常公正地首先谴责了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活动。
最后,我认为王毅有一句话凸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以及区域领导者角色,那就是:“当前国际形势变织,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我认为这句话堪称点睛之笔,也正是这句话能够引发印巴两国的冷静反思。
5月10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木尔坦市,人们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宣布停火后庆祝。图源:新华社
直新闻:也是在周六,印度与巴基斯坦均对外声称“达成停火共识”。您怎么看这场印巴冲突的峰回路转?
特约评论员 吴蔚:要全面审视这一轮印巴冲突,我们需要回到一条基于新闻事实的时间轴。从这个基本的时间轴,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判断。
首先是在恐袭事件发生之后的一周时间内,印度方面并没有展现出一种“枕戈待旦”的迅猛回应,尤其是印军部队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战斗位置。事件发生时,印度总理莫迪还在沙特访问,他是临时中断行程紧急赶回新德里的。从这一系列反应上,我个人推断,这场冲突并不像是印度方面的所谓“苦肉计”,印军的军事斗争准备显然还没有达到“冷启动”驾轻就熟的水平。
其次是印度的反制措施确有单方面主动升级态势的姿态。无论是再次祭出“河水霸权”,还是让边境农民提前收割粮食,迁徙当地居民,都是非常容易导致巴基斯坦方面战略误判的举措。
再者是印度发起的“朱砂行动”事实上将冲突烈度推高。发起空中战役行动往往意味着对制空权的主动争取,用军事思维去思考,掌握制空权的一方,下一步就是要将胜势向地面传递。也就是说,空中战役往往是全面战争打响的前哨作战。
最后则是巴基斯坦方面的“铜墙铁壁”行动充满了“防守反击”意味,事实上为冲突降级开了一个机遇窗口。光是从行动代号的命名上看,巴基斯坦方面没有展现出强烈的进攻欲望,更多是一种基于捍卫领土主权与国家民族尊严的“回合制反击”。我认为,巴方释出的这个信号印度方面肯定是接收到了。
我认为,印巴双方还是从事件初期的应激状态中逐渐冷静下来了。仅从收益上看,印巴爆发全面战争几乎肯定是一个双输局面,谁都讨不着好处的事情何苦去干。双方统帅部都会进行局势研判,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推演战争进程与后果。最终,巴基斯坦一定能意识到自身综合国力的有限会导致战争的后劲不足,印度恐怕也拿不准一场全面战争是否会打断自身“左右逢源”的良好外交局面,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国运是否会因此急转直下。
因此,当双方都缺乏加码升级的动机,这场大火就失去了继续燃烧的氧气。我个人倒是建议,印巴双方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这场的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动因,是否存在域外势力在挑动地区的结构性碰撞。
眼下,对印巴双方来说最关键的还是严格维护停火默契,严格约束一线部队,严格管束各自的“侧翼组织”。和平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不要让那些躲在阴影里的“小人”得逞。